张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安顺市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全市旅游业基本情况
安顺地处黔中腹地,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拥有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安顺风景区面积占幅员面积12%以上,远高于全国1%和贵州省4.2%的比例。安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距贵州省省会贵阳90公里,素有“黔之腹、滇之喉、蜀之齿”之称,是黔中经济区重要增长极、黔中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一)旅游资源丰富。安顺是山的世界、洞的王国,瀑布之乡,夜郎故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风景区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以上,远高于全国1%和贵州省4.2%的比例。旅游资源不仅面积大、类型多、品位高,而且分布成片成线,相对集中,保护、开发、利用条件极为优越。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全市有5A级旅游景区2个、4A级旅游景区12个,3A级旅游景区32个,2A级景区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全市共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1个、中国森林康养林场1个、国家森林人家试点单位1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级森林康养示范试点基地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个、省级森林康养示范试点基地7个、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1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4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92个。
(二)人文内涵厚重。安顺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穿洞文化、夜郎文化、牂牁文化、屯堡文化、三国文化、攀岩文化、三线文化等独特的文化优势。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中国古代八大神秘文字之一的关岭“红崖天书”世称“千古之谜”;明代军事遗存屯堡村落和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堪称“世界唯一”;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安顺地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安顺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若飞同志的故乡;也是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谷氏三兄弟”谷正伦、谷正刚、谷正鼎的故地。全市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3家,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家,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家。拥有安顺地戏、安顺蜡染等10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屯堡山歌、安顺木雕等59项省级非遗项目,14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级传承人5人、省级35人、市级46人;有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市级非遗传承基地22个。
(三)公共配套完善。全市从完善软件、硬件两方面着手,促进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市4A级以上景区接入贵州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工作,实现全市核心景区门票、50多家餐饮、200多家酒店的线上交易,推动服务体验升级;完善一码游贵州平台信息,推进“旅游+大数据”智慧旅游建设。黄果树景区实行实名制分时预约售票入园,开通人脸识别系统进行检票,有效对客流进行“削峰填谷”。黄果树景区对线上消费数据、景区旅游信息、视频信息等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了景区智能导览、客户客源精准营销等智慧管理功能,提升了景区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荣获全国十大“互联网+旅游景区”称号。引进、打造百灵希尔顿逸林、万绿城铂瑞兹、葡华酒店一批中高端酒店和豪生温泉、斐迪斯假日等一批温泉度假酒店,推出匠庐·村晓、匠庐·阅山、尧珈·凡舍、九龙山隐庐、知青客栈等一批精品民宿品牌。
二、旅游产业化工作推进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旅游产业化专项组积极落实省、市旅游产业化各项工作部署,深入践行市委“1558”发展思路,聚焦“两大提升”抓好“四大行动”,努力推动旅游产业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聚焦“两大提升”,高格谋划指标增进位
印发了《2022年度全市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工作推进计划》,明确我市全年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游客人均花费同比分别增长15%、12%以上。根据第三方抽样调查报告,1-5月安顺市接待国内游客19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8.83亿元。其中接待国内过夜游客298.24万人次;接待外省游客401.45万人次。国内游客人均花费884.84元,同比增长10.54%。
(二)实施“四大行动”,全力推进旅游大提质
一是实施旅游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涉旅市场主体共24633家(其中出行类71家、住宿类2008家、餐饮类16278家、游览类151家、购物类5099家、娱乐类593家、综合服务类391家、旅游辅助服务类35家、政府旅游管理服务0家、旅游装备制造业7家)。现有规上旅行社3家,2022年入规2家。现有规上文化体育娱乐企业32家,2022年入规2家。全市计划培育上市企业共1家,启动国有景区改革试点1家、涉旅国有企业改革试点2家。
二是实施旅游业态升级行动。印发了《2022年推进6个旅游景区提质扩容及1个精品旅游景区建设提升工作计划》,推进2022年景区建设发展、扩容提质和精品提升工作;印发《安顺市加快推进“流光溢彩夜贵州”建设实施方案》,黄果树夜游项目持续为游客体验沉浸式光影秀;黄果树旅游区“龙”字田油菜花海、西秀区鲍家屯油菜花海、平坝区一粒米美丽田园油菜花海获评贵州“十大最美油菜花海”。
三是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一季度,完成经开区澳维酒店申报五星级旅游饭店省级初评工作;完成关岭县天书酒店申报四星级旅游饭店初步检查;大力推进西秀区百灵温泉酒店、圣丰酒店申报四星级饭店事宜;开展旅游市场秩序黔锋行动春季行动,共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150次,出动执法人员437人次,执法车辆139车次,检查市场132个次、景区94个次,购物店19个次、经营户916户次、规范经营行为100户次,全市未收到一件旅游投诉。
四是实施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攻坚行动。成立全市加快推进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攻坚行动工作专班,印发《进一步摸底核查全市闲置低效旅游项目工作方案》,组织各县(区)、市级国有平台公司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大力开展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摸排工作,全市第一轮摸排旅游项目66个,初步认定闲置低效旅游项目5个,现正按照省的最新要求进行再一次摸底核查。
(三)积极打造“康养福地·瀑乡安顺”品牌
结合历史文化、红色党建、亲子研学等旅游市场新需求,推出红色游、亲子游、研学游等新品线路。以“流光溢彩夜贵州”为主题,设计出新颖的安顺夜游线路,提升我市旅游过夜率、增加消费率。利用全域全覆盖式品牌营销高调宣传,利用全时空、全要素、全业态、全窗口、全民化、全媒介的特质,全天候覆盖所有旅游发展空间,集中开展“康养福地·瀑乡安顺”旅游品牌宣传推介,开启旅游营销新模式,同时将“康养福地·瀑乡安顺”旅游形象标识广泛用于机场、车站、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等企业和场所,争取全部重大经贸、文旅、体育活动使用“康养福地·瀑乡安顺”标识,开展大型旅游形象品牌推介会,让“康养福地·瀑乡安顺”城市品牌叫响全国。
(四)发挥“黄果树”龙头作用
充分发挥黄果树对安顺市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以黄果树景区为龙头、联合龙宫、天龙屯堡、格凸河等全市重点旅游景区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经常性工作机制,制定全年市场推广工作方案,将安顺丰富的旅游资源包装整合,针对景区间区域合作、经验交流及统一开发旅游产品、整合旅游资源并长远规划联合营销发展路线,持续向全国旅游市场宣传“住安顺,优惠多多玩景区”安顺全域旅游目的地产品优惠政策,形成市场价格竞争优势,并以“黄果树+”为核心针对旅行社推出“1+1+ N”系列旅游优惠产品,结合精品民宿、景区带动、民俗文化、生态资源、田园观光、短途休闲等方面,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精心设计省内游、周末游为主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提高安顺全域旅游产品在全国旅游市场占有率。
(五)构建立体式旅游产品体系
加强与携程、同程、飞猪、马蜂窝、美团等大型OTA企业合作,充分利用流量资源,综合餐饮、门票、旅游线路、订车、消费等一站式销售平台,围绕“康养福地,瀑乡安顺”的形象定位,构建吃、住、行、游、购、娱等供给方的协作机制,搭建线上营销平台,为我市景区、酒店、旅行社等创造更多的市场交易机会,服务我市重点旅游企业。通过文旅旗舰馆展示我市“春赏花、夏避暑、秋风情、冬康养”的季节形象和特色活动、可预订下单的旅游线路及产品、丰富实用的旅游攻略及利用平台的营销资源及策略,策划更多的促销优惠活动,吸引全国游客关注。同时,引导旅游企业积极参与,共同加大安顺文旅OTA营销平台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线上流量资源,共同打造“一站式”安顺旅游营销平台。
(六)多样化培育旅游市场主体
一是制定印发《关于对2021年度至2022年度新增规上旅行社和新增四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实施奖补工作方案》,对年度申报创建成功的规上旅行社和四星级旅游饭店进行奖补,提升涉旅企业经营信心。调动金融机构普惠金融力量扶持被培育企业发展,加大对培育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构建文化旅游行业市场主体金融支撑体系,形成良好的旅游市场营商环境。
二是遴选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涉旅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会同市场监管、税务、商务、工信等部门持续开展上门服务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助推企业健康发展,推动其转型升级为规模(限额)以上企业。如安顺经开区针对重点培育的高成长企业(黄果树中央厨房三碗粉、金尘茶、天赐贵宝等企业)建立重点培育工作机制,明确一名区级领导、一个行业部门对口服务,全力解决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快速推进。
三是积极推动市场主体扩大营业范围,丰富经营产品,提高营业收入。如黄果树旅游区文旅部门大力支持汇远旅行社扩大营业范围,从景区门票代售到红色旅游、研学活动,逐步丰富旅行社旅游产品,成功打造红色旅游产品路线,研学活动产品,实现企业上规入库。
(七)着力推动“黄龙屯格”一体化发展
一是我市编制了《安顺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7-2025年)》、《安顺市“十四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印发了《安顺市旅游产业化专项组办公室关于建立安顺市“黄龙屯格”一体化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深化涉旅国有企业改革推进“黄龙屯格”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推进黄果树、龙宫、屯堡、格凸河景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2022年申报并获批省级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009.98万元,其中黄果树精品景区等补助资金227万元、龙宫旅游商品专柜建设补助资金15万元。
二是积极开展“黄龙屯格”景区扩容提质、精品建设提升和重要影响力景区打造等方面工作,指导相关涉旅国有企业推进景区改革发展工作,逐步建立起责权归位、精准发力、运转高效的发展机制;
三是指导推进“黄龙屯格”景区业态升级、导游词串联、一体化营销、品牌宣传合作、旅游巴士互开、建立大旅游区环线等工作,全力打造黄果树旅游区发展升级版,推进一体化营销、一体化运营的旅游融合发展产业链。
四是建立“大黄果树”联合营销机制。搭建以黄果树、龙宫、屯堡、格凸河为主轴的黄金游线,建立以黄、龙、屯、格为核心的“大黄果树”联合营销机制,整合资源,统筹开展“康养福地·瀑乡安顺”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品牌建设、活动策划、产品设计、市场开拓、客源引流等,形成“大黄果树”全域旅游大宣传、大营销、大组合新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吸纳你们的意见建议,积极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1558”发展思路落实,盯指标、抓项目、争进位,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形成立体化国内外整合营销平台,提升“康养福地 瀑乡安顺”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动“黄龙屯格”一体化营销、一体化运营、一体化发展,把安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