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提案答复
安顺市林业局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05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08-08 16:55 文章字号:

点击开始语音播报

吴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安顺金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金刺梨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发展现状

金刺梨(光枝无籽刺梨)与刺梨同属蔷薇科,属于一新变种。2011年,光枝无籽刺梨作为我市地方特有品种进行推广,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安顺金刺梨先后获得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授权。现有发展较为成熟的金刺梨加工企业9家。2021年完成金刺梨鲜果产量1.68万吨,其中本地刺梨加工企业收购量1.48万吨,收购均价在每斤3元左右,全产业链产值达4.9亿元,企业实现税收390万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工作调度,高位推动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金刺梨产业发展,提出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做强基地建设的重大发展举措,为金刺梨产业带来了新的更大发展机遇,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到种植点及加工企业调研,并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度推进,市专班领导、市政府分管领导共同组织召开全市金刺梨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对提质增效、招商引资、鲜果收购、加工销售等工作进行调度安排,制定印发《安顺市2022年推进金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清单》,从种植、加工、销售、宣传、品牌打造、项目申报、利益联结等环节进行分解推动。

(二)强化基础工作,抓好调查摸底。市刺梨专班从2022年4月起,陆续开展了摸清底数的工作。一是摸清可种植金刺梨面积。围绕“两非”要求,从疏林地、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等“四大”地类和自然资源部门实施土地开发项目未利用闲置地、金刺梨需补植补造及退耕还林地、企业开垦未利用的宜林荒坡地等入手,共对筛查出的1212个小班84644.96亩地类进行了内业叠加分析和现地核实工作。截止5月19日,全市共上报核实可用于种植金刺梨面积共25920.86亩。其中:西秀区10000亩,平坝区0亩,普定县6000亩,镇宁自治县410亩,关岭自治县909亩,紫云自治县1250.82亩,安顺经开区7000亩,黄果树旅游区351亩。二是摸清金刺梨苗木数量。组织造林、科推、林科所人员,会同各县(区)林业部门对全市在库金刺梨育苗基地调查摸底,全市现有金刺梨育苗基地5家,共有一年生以上苗木79万株(不含贵安新区杰泰金刺梨苗木种植有限公司在平坝农场育苗3万株)。其中:西秀区鸡场乡保法金刺梨种植场育苗10万株,西秀区双堡镇大兴苗圃基地育苗45万株,普定县裕源鼎金刺梨种植专业合作社育苗3万株,普定县艺丰种养殖合作社育苗15万株,春归公司育苗点育苗6万株。

(三)强化改革创新,激发动力活力。结合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大胆试、大胆闯,制定出台了《安顺市创新财政涉农产业资金投入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试行)》,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实施农业产业项目,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政策优势,社会资本的管理、技术、市场等优势,金融资本的资金优势和合作社、农户的本地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确保农业产业项目实现一体化专业管理。金刺梨作为重点支持的农业产业之一,普定、关岭、安顺经开区等县(区)已按照要求,组建了SPV产业项目公司组建要求。同时,安排市刺梨专班及时将谋划的项目清单提供给已组建SPV公司,进一步围绕产业链条谋划申报项目,推动种植改培任务落地落实。

(四)强化目标任务,抓好提质增效。2022年省刺梨专班印发了《2022年贵州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明确年度刺梨产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致力建设以六盘水、黔南、毕节和安顺为重点的刺梨产业发展集聚区。专题组织市刺梨专班认真贯彻学习研究,并结合安顺实际,研究制定《安顺市2022年加快推进金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安顺市2022年推进金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清单》,从种植、加工、收购、销售、宣传、品牌打造、项目申报、利益联结等环节将年度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至各县(区)进行推动。此外,围绕省级下达金刺梨改培1.7万亩任务,通过前期割灌、除草、施肥等提质增效措施,已完成改培0.6万亩。同时,对照市委、市政府加大改革力度和提出的市场经营发展理念,采取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等方式做强基地建设,狠抓现有金刺梨面积的改培,将全市提质增效提升到2.2万亩,培育更加优质金刺梨。

(五)强化技术服务,做好服务保障。一是做好成本核算。按照高质量高标准种植要求,与企业、种植户、农业专家深入交流座谈、市县林业部门反复讨论等方式,分别对照平地和坡地,以1亩为例对新种植金刺梨的5年投入成本进行了测算。二是做好栽培指导。以《光枝无籽刺梨栽培技术规程》为技术支撑,结合实际制定了金刺梨栽培技术流程,对园地选择、栽植时间和密度、整地、挖穴、定植、栽后管理、成林抚育等进行了明确。三是做好培训指导。明确市林科所作为技术引领,组织市县技术骨干人员16名,对现有金刺梨改培实施全方位标准化技术服务指导,目前市县已累计开展金刺梨种植与管护等技术培训21次214人次。

(六)强化企业走访,严密产销对接。组织市刺梨专班开展穿透式调研,走访了天赐贵宝、绿野芳田、春归保健、贵芝味、云上刺梨花、云东韵酒庄等9家发展较为成熟的金刺梨加工企业,了解掌握企业发展意愿,并前往西秀、普定等地进行实地查看,走访交流,了解种植端、加工端、销售端等情况,与企业、种植户共商发展,鼓励提升企业和种植户的发展信心。同时,正在对2021年全市市金刺梨销售情况进行再统计,为后期鲜果销售收购做好准备。

(七)强化项目谋划,推动招商引资。一是结合省里对我市下达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亿元目标任务,陆续与全市金刺梨龙头企业共商发展,围绕产业补链、延链、强链谋划项目,招引项目,争资争项,市刺梨专班已包装谋划金刺梨项目10个,并向省级申报。二是注重在提升鲜果质量、加工产品上发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投入17.9万元专门制作了宣传片,采取线上招商方式向外推介,大大增强外省企业前往我市考察合作的意愿。同时,为充分发挥广州对口协作优势,拟于6月下旬组队前往广州市开展金刺梨及特色林业招商推介。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管理相对粗放。由于前期市场因素影响和县区重视程度弱化,金刺梨种植管护投入逐步减少,从而导致部分基地管理粗放不平衡,果品、产量差异大,在盛果期高标准管理的每亩单产可达2000斤以上,而管理不善的每亩单产量只达100—300斤,其产量及符合鲜果品质与加工企业生产需求不相匹配,加之外来企业哄抬收购价格,导致部分农户将果品好的以高价销售给外地企业,本地企业供给链条受到冲击。

(二)市场缺乏统一规范。鲜果收购、产品加工研发、产品销售等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导致鲜果收购价格不一、企业生产产品单一、产品销售价格差距大等情况,加之加工企业各自为阵,没有形成打造“大品牌、抢手货”的理念,对“安顺金刺梨”品牌建设意识不强,在市场统筹上形不成核心竞争优势,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

(三)苗木保障不足。目前全市一年生以上苗木有79万株,仅能满足1万亩种植需求,若全面铺开2.3万亩种植工作,苗木供应保障难度系数大。

(四)招商落地有差距。2021年虽然组织谋划编制金刺梨招商项目达13个,总投资2.75亿元,并利用东西部协作契机到广州等地开展了招商洽谈,但因项目谋划质量不够高,向上对接、汇报、争取力度不够,金刺梨招商政策不够具体,缺乏市场吸引力,2021年金刺梨招商引资落地项目少,到位资金仅有0.95亿元。

(五)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个别县(区)对通过SPV产业项目公司推动金刺梨产业发展理解不够透彻,对金刺梨产业发展抱有观望思想,影响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穷则思变”改革闯新路上有畏难情绪,在破局求发展助发展上办法不多,思路不宽。同时,在新产品研发、市场培育等方面,现有加工企业往往局限于现有发展规模,在大胆创新尝试,提升产品附加值研发,拓宽市场上有顾虑。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基地建设,保原材料有效供给。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大力改革推动的决策部署,切实在基地建设上下功夫,按照高质量高标准要求落实好种植及改培任务,特别是做好现有基地提质增效,提高亩产和质量,保障企业生产需要。同时,为满足种植需求,动员有意愿的育苗基地开展金刺梨苗木培育工作,以保障2.3万亩种植需要。

(二)强化鲜果收购,提高种植积极性。持续做好企业调研走访沟通,引导企业组建金刺梨产业发展协会或联盟,制定统一收购标准,对果品进行分级收购,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保护种植户利益最大化,保障企业收购果品质量优质化,确保种植农户和加工企业共享利益,刺激种植户积极性。

(三)强化产品加工,提高企业效益。积极推进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提高加工水平和产能,指导有条件企业开展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推进对金刺梨功能性、营养学、保健护肤、日化类产品等相关生产技术引进与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企业效益提高。

(四)强化市场培育,保障产销顺畅。持续培育金刺梨龙头企业,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引导企业将产品推介会、展销会、博览会等传统营销模式与天猫、京东等线上推广平台进行有机结合,建立专门的销售团队不断开拓有效市场,把金刺梨系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进一步建立健全,切实保障有效销售。

(五)强化招商引资,保障企业多样。充分利用安顺金刺梨植物新品种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和原产地品牌的优势,结合安顺元素,以政府主导,与龙头企业围绕金刺梨产业链条共商发展大计,在强链延链补链和市场需求上谋划项目、优化项目,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推介、以商招商、主动招商等方式讲好金刺梨故事,唱响金刺梨产业发展“好声音”。

(六)强化改革推动,提升动力活力。充分利用《安顺市创新财政涉农产业资金投入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试行)》印发实施契机,统筹协调好各方资源和力量,以SPV公司为平台高标准开展种植和改培,提升品质和产量,保障好各方利益,调动企业、种植户的积极性。

(七)强化质量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基地高标准建设提高单产和质量、新产品研发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宽销售渠道占据市场份额,切实提升全产业各环节质量,把金刺梨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推动可持续发展。

(八)强化调度指导,保障正常推进。充分发挥刺梨专班统筹作用,做好金刺梨产业的调度指导,协调好各级各有关单位协同推动,围绕做大做强金刺梨产业目标,聚焦种植和改培任务持续发力,进一步把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理顺,提高金刺梨全产业链经济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

(九)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市场价值。充分利用安顺金刺梨植物新品种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和原产地品牌的优势,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推广的措施,把全市金刺梨资源整合起来,统一市场价格和产品标签标识,规范市场管理,改变各自为阵和恶性竞争等问题,持续擦亮“安顺金刺梨”品牌,提升市场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