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和旅游厅:
苏维词代表提出的《关于把贵州打造成全国山地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的建议》收悉。现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一、基本情况
安顺地处黔中腹地,素有“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之称,享有“中国瀑乡”“21℃的城市”等美誉。全市国土面积9228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万,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中国十大秀美之城、全国首批气候康养典型试点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安顺风景秀丽、气候舒适宜人,全市风景区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以上,“特意性”旅游资源富集,拥有黄果树、龙宫2个5A级景区和13个4A级景区、32个3A级景区,森林覆盖率6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舒适期长达9个月,有21℃的天数超过200天,空气中每立方厘米2.8万个以上的负氧离子、平均2.3米/秒的风速度、全国最少的紫外线辐射度,犹如“天然大空调”“绿色大氧吧”把游人环抱,是中国国际旅游目的地中生态优势最突出的城市。
二、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安顺市正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支持安顺建设一流旅游城市、支持黄果树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将中国式现代化理念融入安顺一流旅游城市建设实践中,对标国际化先进理念,聚焦城市旅游发展,联动全域优质旅游资源,构建全域协同发展大格局,打造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创新发展高品质旅游业态,营造高质量旅游环境,努力建设全球向往的“山地瀑乡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的“21℃康养度假目的地”、贵州特色的“屯堡文化旅游目的地”三大名片,打造全国知名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文化旅游名城,争取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将安顺建设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兼具自然与人文魅力的一流旅游城市。安顺市围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旅游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依托黄果树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把全市优质旅游资源纳入规划范畴,认真开展规划编制,明确了一流旅游城市“一城三核四区四带”和黄果树世界级旅游景区“一核五区一环”的发展思路,以高标准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突出重点,围绕目标抓项目。经过2023年来不断积蓄力量,并以承办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统筹推进“景城一体化”建设,打造一批文旅体新产品、新业态,开元名都酒店、万豪福朋喜来登酒店、桔子酒店、石头寨露营庄园、黄果树外滩等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等一批旅游项目,沪昆高铁安顺西站年发送旅客量突破300万人次。特别是在中心城区,在完成市级规划“一横”“一圈”的基础上,推进沪昆高铁西站、黄果树机场、客运东站和城区主要干道的文化墙、道路隔离护栏、景观展陈增设等城市形象风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网红斑马线、智慧公交站台等城市交通配套设施获市民、游客好评不断。贯城河生态景观廊道、虹山湖城市公园等民生工程,既优化了人居环境,又打造出“城市会客厅”新名片。
二是深化融合,抓好康旅产品。重点打造“旅游+避暑康养、温泉康养、中医药康养”等几类康旅产品,举办了中国第二届气象旅游发展大会,推出一批各类型避暑康养旅游民宿、旅居短租房,匠庐·阅山获选2024年“多彩山居·醉美心宿”贵州十佳民宿。持续提升百灵温泉、豪生温泉、万象城温泉等温泉康养产品,加快贵州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项目培育,发展温泉度假地,培育打造避暑康养基地4个,省外老年群体在我市养老机构养老达3500余人。
三是强化保障,整体提升抓配套。聚焦“六要素”补齐短板弱项,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一流旅游城市风貌建设要求,在完成市级规划“一横”、“一圈”的基础上,推进沪昆高铁西站、黄果树机场、客运东站和城区主要干道的文化墙、道路隔离护栏等城市形象风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网红斑马线、智慧公交站台等城市交通配套设施获市民、游客好评不断。大力实施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行动,扎实深入开展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和燃气管网改造,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着眼“补短板、提品质、强功能、亮文化”,以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建设、老旧商业街区和老旧厂区改造提升、老旧居住小区提质改造、完整社区建设、地下管网改造等项目为依托,持续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助推我市一流旅游城市高质量发展。
四是提升服务,全力丰富业态。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打造高品质旅游产业,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完善城市旅游业态。近年来,城市漫步(用网络语言来说就是“city walk”)成为旅游新时尚,我们把握城市旅游快速兴起趋势,以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虹山湖、娄湖等为重点,完善城市旅游新兴业态,大力丰富美食、娱乐、购物等业态,把安顺打造成游客值得走、值得留、值得看的旅游城市。如,推动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开街,春节期间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人流量近百万人次。大力提升特色住宿供给。我们率先在全省制定民宿产业发展规划,成功承办了中国民宿产业发展大会。目前已初步形成黄果树、屯堡等4大民宿集群,民宿总量已达1361家,其中新增精品民宿75家,暑期民宿平均入住率在90%以上。进一步增加中高端酒店供给,推动万豪福朋喜来登、开元名都等中高端酒店建成运营,新增房间数2574间。大力发展沉浸式旅游。提质升级夜游黄果树项目,谋划打造光遇·西游等沉浸式体验项目,举办中国电子竞技娱乐大赛、国际高桥极限运动邀请赛等精品赛事,升级打造《大明屯堡》《弄染之光》等实景剧目,增加安顺旅游沉浸式体验感,留客成效明显。比如,夜游黄果树暑期日均接待量超3000人以上,单日最高超6000人,逐渐改变了游客以往“白天游完黄果树,晚上就往外地走”的局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提升三大核心吸引物。黄果树世界级旅游景区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林草局早日批复黄果树风景名胜区规划(目前仍沿用1996版规划,新版规划已于2023年10月报国家林草局待批复)。加快黄果树游客服务中心、黄果树大环线、天星桥郎宫景区提升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核心景区游客接待设施升级,进一步增强黄果树景区游客承载能力,促进龙宫、花江峡谷大桥、关岭地质公园等融合发展。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方面。按照“一河两岸三点多组团”的布局,年底前完成儒林路美食街、沿河街区的拓展提升,实现古城与虹山湖、文庙、武庙的景城融合,形成以安顺古城为中心的城市旅游核心区。屯堡旅游度假区方面。以屯堡文化资源为核心,制作一批屯堡文化宣传作品,推进屯堡文化活化利用;整合挖掘天龙屯堡、云峰八寨、旧州古镇等标志性屯堡文化内涵,联动天台山、邢江河等景区发展,统一打造屯堡旅游度假区,提升安顺旅游整体吸引力。
(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明确市级领导干部对一流旅游城市和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的重点项目进行包保,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运营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持续推进2024年未完工项目建设,统筹谋划2025年旅游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黄果树观瀑园苗医药森林康养基地、一至五进龙宫贯通、天龙古镇配套设施提质改造项目等重点景区项目建设,推动景区提质扩容。加快推进安岚温泉度假酒店、花间堂度假酒店等高端酒店建设,以及黄果树宿集·自然度假村、坝陵河民宿集群等民宿项目建设,丰富住宿产品供给。依托坝陵河大桥和花江峡谷大桥,加快特色民宿、文化体验等项目建设,丰富户外运动康养项目培育和产品供给。
(三)大力推进康养旅居产业发展。将康养旅居产业作为旅游重要支柱产业来抓,持续发挥气候资源优势,用好中国第二届气象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成果,加快推进全国首批气候康养典型试点城市建设,全力推动避暑旅游、康养旅居产业突破发展。加大避暑房产外销力度,运用门票优惠、“以客引客”、与目标城市建立长期合作销售机制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拓展避暑房产销售市场。完善避暑房产配套设施,组织社团式群众文娱活动,提供保姆式服务、全周期管理,并将省外购房人员纳入“新市民”范围,从购房优惠、医疗、教育等为省外旅居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让来安顺旅居置业游客住得安心、住得舒心。围绕黄果树、坝陵河、邢江河和主城区周边等重点区域,加快既下山臻品民宿、坝陵河民宿集群等民宿项目建设,到2027年,力争全市新增民宿总量实现翻番,加快把安顺打造成为全省民宿产业示范区。
(四)大力推动旅游业态升级。持续挖掘屯堡文化、民族文化、古生物地质文化等文化内涵,把城市的文化品味、整个旅游的氛围构建起来,积极探索“景区+演艺”等运作模式,持续开展古城音乐会、虹湖音乐季、“敬酒歌帮帮唱”等品牌活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深化桥旅、体旅等融合发展,依托坝陵河大桥、花江峡谷大桥两座世界级高桥,发展桥体观光打卡、桥梁科普研学和高桥极限运动等旅游业态。将各类专业性、群众性赛事活动贯穿全年,持续办好坝陵河国际低空跳伞、镇宁黄果树半程马拉松、格凸河国际攀岩等国内外各类赛事活动,更好把游客留下来、把人均花费提上去。积极推进漫心度假酒店、花间堂度假酒店等高端酒店建设,丰富住宿产品供给。
(五)持续加大宣传招商力度。加强与权威媒体和新媒体合作,依托12个营销中心,持续开展对外宣传营销推介,巩固四川、湖南、广东、重庆等重点客源市场,拓展香港、澳门等境外客源市场,开辟东南亚、南亚、日韩等国外客源市场,补齐客源结构性短板。做好冬季旅游宣传推介,制定冬季“省内居民免费游黄龙屯格”优惠政策,谋划开展安顺温泉养生季系列活动,对接筹办凤凰传奇、张靓颖等明星演唱会,努力实现旅游“淡季不淡”。大力开展旅游项目招商,谋划编制文旅招商引资项目130个以上,力争2025年引进文旅行业百强、优强企业20家左右。
(六)持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全链条提升服务品质,优化旅游交通组织,推动高铁、公路、机场等零距离换乘。以“一码游贵州”“安旅通”为载体,完善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智慧化水平。扎实推进中心城区老旧公交站台改造工作,明年分两批完成157个公交智能公交站台改造,逐步实现中心城区智能公交站台改造全覆盖。切实抓好旅游安全管理,持续加强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做好旅游“夏病冬治”,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安顺”活动,及时回应、有效解决游客反映问题,营造安心舒心的良好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