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高、分布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新时代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贵州省教育系统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纵深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全省各族师生自觉肩负起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切实营造良好民族团结进步氛围。
加强顶层设计,全要素协同育人。省教育厅成立支持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2023年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工作要点,教育引导广大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领会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的基本要求,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实施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民族专项招生计划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切实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研究制定《贵州省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施方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现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鼓励支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课题申报,在2023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项项目申报中,分别立项支持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等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组织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开展2023年贵州省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集体备课会,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
优化课程建设,全覆盖课程育人。按照教育部制定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纳入义务教育各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教育内容侧重点各不同,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在七年级开设《中华民族大团结》12个课时专题教育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程,列入学校思政课教学计划。指导鼓励各地各高校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实践,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加强相关课程群建设,如:贵州民族大学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覆盖所有本科生;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少数民族风俗与文化》,将其作为学校公共基础课。切实做好《中华民族大团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征订和使用工作,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全面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实效性,全面提升教材育人功能。
丰富活动载体,全链条以文化人。印发《贵州省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五旗 五徽 五认同”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五旗 五徽 五认同”全覆盖教育;联合省文明办、团省委等部门在全省中小学开展“牢记嘱托感党恩 勇担使命闯新路”“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贵青杯”德育实践、科普活动、校园展演等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各高校开展“多彩贵州我代言”主题故事会系列活动、“举办青春告白祖国”文艺展示大赛等,引导师生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托“贵州教育发布”“贵州思政教育”“贵州教育大讲堂”“大思政课”等平台,引导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工作,依托“贵州教育大讲堂”平台,制作播出《语言文字之美》专题节目;打造“同语同心·乡村振兴”语言文化品牌,举办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学术论坛,制作推普宣传片、征集推普短视频、举办启动仪式。开展“美的教育”中小学校师生书画展、全省学生乐团展演、“石榴子一家亲”主题团队课和青少年民族团结宣讲评选比赛等,深入实施“书香校园”“书香机关”建设,进一步推动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师生阅读深入开展,促进全面提升育人水平,营造校园有书香气、教师有书卷气、学生有书生气的良好氛围,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锻造师资队伍,全方位铸魂育人。依托党组织生活、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等,组织教师通过集体学习、主题教育、专题研讨等形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自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分类实施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计划,在贵州省“国培计划”中设置“中华民族共同体”专题培训,民族地区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教师培训,民族地区、农村地区教师国家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等。联合省民宗委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班,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研究,提升教师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依托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等平台,组织教师通过“大学+小学”等协作方式,帮助提高民族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师生的普通话水平,不断增强教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社会服务力。(沈娇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