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新闻中心 » 安顺要闻
安顺:守护绿水青山 换得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 2025-10-21 08:55 文章字号:

点击开始语音播报

十月的黔中安顺,黄果树大瀑布下群山苍翠,虹山湖公园湖光潋滟。9228平方公里的土地,宛如一位才华横溢的生态诗人,以“绿”为笔触,落笔于生态与发展的恢弘诗行,将山水“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写成一首激荡人心的绿色诗篇。

黄果树大瀑布自然生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安顺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一科学论断的深刻内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推行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胜势。

今天的安顺,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正于绿水青山间磅礴汇聚。

守护高颜值  绿韵沁黔中

“安顺的美丽山水太迷人了,我真想把家安在这绿色山水间。”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一位来自河南的游客沉醉于黄果树大瀑布的雄浑壮阔,由衷赞叹。

这个“十一”黄金周,无数游客涌入安顺,寻觅绿水青山间蕴藏的独特自然魅力。这份赞誉,正是近年来安顺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生动回响。

九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借助良好生态发展康养

安顺山水美如画,离不开厚植生态“底色”。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新一轮退耕还林,累计营造林510万亩以上,实施了严格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加大了对非法砍伐、破坏林地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如今,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2%以上。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从植绿造绿再到河湖治理,安顺围绕水生态保护做文章,把打造水美安顺放在首位,构建了市、县(区)、乡和村四级河长体系,加强对12个国控、省控断面监测、让安顺每条河流、每个水库、每个湖泊都有河长来管,迎来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新格局。

生态优势就是发展优势,更是未来的生产力,我市持续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气、水、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保持优良。

虹山湖公园

看水质,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全市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04%,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提升至95%、98.93%。

闻空气,安顺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5%,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PM2.5浓度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

天蓝、水净、地绿、气爽......每一处潜心保护的山水,都成为安顺撬动“金山银山”的有力支点。

转化高产值  绿景奔共富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本身就是价值。”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折射出的是保护自然和生产力发展相统一的科学生态观,其核心是“两山”价值的转换。

近年来,安顺在不断厚植“绿水青山”生态本底的同时,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作为“两山”转化的主渠道,将“青山颜值”转化“富民经济”,不断推动绿水青山生态“颜值”转换为金山银山市场“价值”。

石头寨村美丽自然风光

金秋十月,走进黄果树旅游区黄果树镇石头寨村,青山环绕,河水潺潺,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村子里,一栋栋民宿错落有致,灰青色石头墙与周边的绿树青山相互映衬,格外和谐。

石头寨村,这个依山傍水的布依族传统村寨,凭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文化,在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近年来,全村依托美丽的山水生态景色,旅游业快速发展。”村党支部书记伍小江介绍,“依托自然山水风光和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村里大力发展‘森林康养・避暑之旅’乡村旅游产业。”目前,全村通过引进企业投资,建成民宿10多家,共有客房100多间,生意红火,民宿产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上百人。

生态经济“点绿成金”。借助美丽山水,安顺“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生动诠释了生态价值的多元实现路径。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1%、12%,接待境外游客增长325%,带动避暑旅居产业异军突起,避暑房产销售增长41%。

同时,安顺良好的生态基底,为特色富民产业发展也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依托山林资源,安顺通过“生态+特色产业”模式,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产业发展动能。

西秀区鸡场乡茶果场生态茶园

在西秀区,林下中药材撑起了当地村民的“致富伞”;在镇宁,镇宁蜂糖李拓宽群众致富路;在关岭,花椒树成为石漠化治理和富民产业发展的典范……全市上半年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126万亩,实现林业生态产值34.53亿元。

安顺的实践证明:守护绿水青山,终会收获金山银山;当生态底色越来越亮,发展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

创新高质量  绿能涌新潮

关岭岗乌纳卜林业光伏电站

走进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光伏板犹如“能源之海”,不知疲惫地吸收着光与热的能量,又源源不断地将其转化为清洁电能,点亮千家万户。如今,关岭自治县光伏项目数量已达30座,装机规模达425万千瓦;在建光伏6座,装机规模78.4万千瓦。

在紫云自治县猫营镇,贵州首座集中式、数字智能化、规模最大的储能电站生产正忙,一排排形似集装箱的白色储能电池仓,用电低谷时储存电力,用电高峰时释放电力,避免电力系统“忙闲不均”,可以保障7万户人家同时用电,被人们戏称为“超级充电宝”。

新兴产业“逐绿而兴”。新质生产力,其底色必然是绿色。安顺的实践有力印证着这一方向——

近年来,安顺市依托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水能及生物质能等资源,积极推进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关岭自治县永宁风力发电场

截至今年7月,全市累计建成电力装机规模达1201.976万千瓦;今年1至7月,累计发电量106.48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50%。在项目推进上,我市坚持以规划为引领,高效推动新能源项目落地见效,已并网新能源项目61个,总装机容量697.176万千瓦。

以“绿”生“金”,擦亮工业制造“向绿底色”。近年来,安顺持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统筹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产业。

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无论是获评“2023年国家级绿色工厂”的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贵州国塑科技管业有限责任公司,还是全面完成技术提升和设备更新的红星发展、红星山海、贵州汇景等规上企业,高效绿色的生产工艺正逐步支撑起安顺绿色制造的“基本面”。

生态经济,重在资源利用的绿色化、精细化。时下的安顺,正有效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耗低碳化、生产过程绿色化、制造流程数字化,全面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加快推进安顺经开区、安顺高新区、普定经济开发区等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省级绿色工厂13家,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入更多绿色动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未来的安顺,必将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书写出更多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