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方案》起草背景、意义
今年3月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黔府办发〔2021〕6号)文件(以下简称省《指导意见》),指出开发区(包括国家级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等)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工业经济的主战场,是改革发展、开放创新的重要窗口。要求进一步明确开发区功能定位,加强统筹规划,理顺体制机制,提高运营水平,主攻首位产业,推动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二、《实施方案》起草依据、过程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黔府办发〔2021〕6号)精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参照省《指导意见》,牵头草拟了《安顺市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6月7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完成《实施方案》起草工作,并发各开发区、市有关部门进行征求意见及建议。收到8家单位反馈13条意见,经梳理分析反馈意见建议,采纳意见4条,采纳部分意见1条,未采纳意见8条,主要理由是:任务目标数存分歧、责任单位存争议、与省指导意见不一致等(内容详见附表)。
10月13日,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杨平同志召集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督查督办局、市大数据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投促局、市金融办等17家单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顺市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经讨论,会议原则通过《安顺市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送审稿)》。会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照专题会议提出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并于10月18日通过司法部门合法性审查。
三、《实施方案》主要内容介绍
《实施方案》共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一)总体要求
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进一步明确开发区功能定位,加强统筹规划,理顺体制机制,提高运营水平,主攻首位产业,推动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开放型经济建设的先行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示范区,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和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明确到2023年,全市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倍增。到2025年, 全市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均达到90%左右,达到1900亿元左右。初步建成800亿级开发区1个(西秀经济开发区)、500亿级开发区1个(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300亿级开发区1个(安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0亿级开发区2个(普定经济开发区、镇宁产业园区)、50亿级开发区2个(关岭产业园区、紫云产业园区)。
(三)重点任务
1.明确功能定位,构建开发区发展新格局
开发区要科学合理做好产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用地外,原则上开发区工业用地应占建设用地70%左右。同时要充分发挥开发区集聚效应, 除对资源、环境、地质等条件有特殊要求外,原则上新办工业企业都要集中到开发区。
2.推进设施建设,优化开发区发展空间
一是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促进开发区建设与城镇建设有机衔接,实现以工兴城、产城互动;三是加强开发区对外交通连接,支持开发区配套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
3.推进集群发展,提高开发区承载能力
一是各开发区结合各自特点确定发展方向,主攻1个首位产业, 培育2至3个潜力产业,走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道路。西秀经济开发区、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先进装备制造为首位产业;安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基础材料为首位产业;普定经济开发区、紫云产业园区以新型建材为首位产业;镇宁产业园区以现代化工为首位产业;关岭产业园区以生态特色食品为首位产业。二是要聚焦首位产业,制定产业链图,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开发区,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4.强化招商引资,增强开发区发展后劲
一是建立完善地方党委、政府和开发区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十四五”期间,安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新增50亿级项目5个以上,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秀经济开发区、普定经济开发区分别新增20亿级项目5个以上。二是各开发区结合自身承载能力,梳理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和开发区管理机构要守约重诺,认真履行招商引资协议或合同。三是新签订招商引资协议或合同需明确项目亩均投资强度、单位面积产值、容积率等具体指标,对重大签约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提高项目履约率、入园率、开工率和投产率。
5.强化集约发展,推进开发区提质增效
一是坚持“亩产论英雄”,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效率。到2025年,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分别达到500万元/亩、300万元/亩以上。二是各开发区可根据实际需要,有序适度建设标准化厂房。引导中小微企业入驻标准厂房,鼓励有条件大中型企业自行建造厂房,有效盘活闲置资产。
6.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开发区长效机制
一是工业项目用地使用计划指标应保尽保,优先保障重大项
目用地需求;二是加强政金企互动合作,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企业的信贷投入;三是对重大项目签约、注册、开工、投产、运营全程领办代办, 逐步推行“施工图联合图审”“竣工测验合一”,提升“互联网+ 政务服务”水平,推进“网上办、掌上办”,力争实现“办事不出园”。
(四)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二是提升开发区运营管理能力;三是加强督促考核。
四、掌握《方案》的关键点
该《实施方案》(送审稿)已于11月18日通过市四届人民政府第120次常务会议审议,并于12月8日正式印发实施。
该方案为新出台文件,故无新旧对比差异,省上位文件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黔府办发〔2021〕6号)文件,我市方案与其均保持一致,并逐一进行任务分解。涉及政府部门较多,主要目的是形成多部门合力,共同为我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各项要素保障,需各级各部门通力配合实施,助推我市开发区健康高质量发展。
附件
安顺市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实施方案(送审稿)反馈情况表
序号 |
单位 |
修改意见 |
采纳情况 |
1 |
市委组织部 |
强化组织领导部分,责任单位增加“市政府办” |
采纳 |
2 |
市发改委 |
建议对涉及的部门责任分解再研究细化。 |
采纳 |
3 |
市投资促进局 |
建议实施方案第三部分重点任务的每一条明确一家牵头部门,实施方案第三部分第四条第2点规范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责任部门; 建议由全市开发区主管部门牵头负责规范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
采纳 |
4 |
市财政局 |
建议删除:“开发区产生的财力收入,原则上市、县两级留存部分全部用于开发区发展。” |
未采纳,理由:与上位文件(省指导意见)内容不一致。 |
5 |
安顺高新区 |
第二部分发展目标中,“到2025年建成三百亿级开发区1个(安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议调整为:到2025年建成二百亿级开发区1个(安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第三部分重点任务,(四)强化招商引资,增强开发区发展后劲,1、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中。“十四五”期间,安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增五十亿级项目5个以上。”建议调整为:“十四五”期间,安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增二十亿级项目5个以上。 |
未采纳,理由:与上位文件(省指导意见)内容不一致。 |
6 |
督查督办局 |
(三)如强调度考核......(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督查督办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
采纳 |
7 |
市金融办 |
1、针对“(六)强化要素保障中的1、优化资源配置”,建议将责任单位的顺序调整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办、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针对“四、保障措施”中的“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建议将市政府办(市金融办)从责任单位中删去 |
部分采纳,理由:内容涉及政银企合作,引导支持金融机构.. |
8 |
市科技局 |
安顺高新区在申报国家高新区时,将西秀区工业园区、安顺经济开发区等资源打捆,每年国家高新区火炬统计也用到两个区的数据,故建议将西秀工业园区纳入《安顺市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提升安顺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的排名位次; 第二部分发展目标中,“到2025年建成三百亿级开发区1个(安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议调整为:到2025年建成二百亿级开发区1个(安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部分重点任务,(四)强化招商引资,增强开发区发展后劲,1、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中,“十四五”期间,安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增五十亿级项目5个以上。”建议调整为:“十四五”期间,安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增二十亿级项目5个以上。 |
未采纳,理由:1.西秀经开区(工业园区)同等列为我市7个纳入省监测的开发区;2.与上位文件(省指导意见)内容不一致。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