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建筑和控制性工程,我市发展条件得到根本性解决,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与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基础设施的期待相比,我市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不少的短板,部分领域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还比较明显,水利、油气、信息等领域基础设施供给还不足,总量不足与结构不优的矛盾并存。有的还不成网,有的虽然成网但布局不够合理、覆盖不够全面、衔接不够配套等等,导致效益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的通知》(黔府发〔2019〕16号)有关要求,2019年8月16日,市人民政府召开了基础设施“六网会战”工作推进动员大会,决定启动我市基础设施“六网会战”,全面普及基础设施补短板,进一步提升供给质量,实现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的新跨越。按照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顺市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制定过程
按照全市基础设施“六网会战”工作推进动员大会精神,市发展改革委代拟了《关于成立安顺市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征求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单位)意见后进行修改完善,2019年8月26日报市政府审定后于2019年9月23日正式印发。根据《通知》要求,2019年9月23日,开始起草《实施方案》,经积极对接基础设施“六网会战”各牵头部门,严格按照会议精神和市领导所提要求,进一步细化、量化工作重点,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六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19年10月11日,形成了《安顺市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的实施方案》(送审稿)报市人民政府审定,并于10月28日正式印发。2019年11月8日,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安顺市基础设施“六网会战”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安顺市基础设施“六网会战”六个专项行动方案。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指出,实施六网会战的工作目标是按照广延伸、全覆盖、高标准要求,围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整合资源和力量,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力争用四年左右时间,加快形成与全面小康相适应,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相符合,布局科学、覆盖全面、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2019-2022年,“六网会战”计划总投资1500亿元以上,其中路网投资1000亿元、水网投资230亿元、电网投资45亿元、地下管网投资160亿元、油气网投资35亿元、互联网投资30亿元以上。
《实施方案》强调,要坚持联通畅通,成网配套。以“六网”现状为基础,着力在基础设施成网配套上下功夫。坚持服务产业,保障民生。以服务实体经济、满足民生需求为目的,科学规划各类基础设施。着力解决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民生需求相脱节、不配套、不协调、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破除民间投资参与“六网会战”基础设施建设障碍,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项目实施。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决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过度超前,坚决避免“半拉子”工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实施方案》明确,路网方面,加快推进国家《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安顺境的项目建设,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推进安顺与六盘水高速铁路直接联通。到2022年,全市铁路总里程超过39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70公里。建设高速公路148公里,高速公路基本覆盖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重点小城镇,通达铁路枢纽场站、重要港口、机场等交通枢纽节点。2019-2022年,新开工(续建)普通国省道354公里,建成321公里。改建农村公路1410公里左右,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954公里,改造危桥28座,县乡公路铺装路率、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逐步提升。
水网方面,到2022年,新增工程设计供水能力4.09亿立方米(含黔中分配我市年供水量1.96亿m3),全市工程设计供水能力达到12.09亿立方米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5%,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0以上,重点推进在建20座水库及输配水网建设,拟建3座小型水库及输配水网,完善水网监控体系,初步建成黔中水网,实现“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电网方面,2019-2022年,扩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新增变电容量150万千伏安;新建及改造220千伏变电站4座、输电线路130公里。到2020年,城市中心区智能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大幅提高,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保障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电网全面实现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目标,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9%,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
地下管网方面,到2022年,建设改造地下管网达到945.3公里。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完善收集管网系统,加快末端收集支管的建设改造,力争建成地下综合管廊32.3公里。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开展城市地下管线工程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和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将地下管网建设质量作为五方责任主体企业诚信信息管理的内容,对管网建设质量问题多发、频发的企业,纳入失信联合惩戒“黑名单”,依法依规采取行政约束和惩戒措施。
油气网方面,积极动员城镇燃气经营企业加强协作,实施城镇燃气管网互联互通工程,形成全市天然气“一张网”。2019-2022年,新建天然气支线管道37公里、城镇燃气管网200公里、天然气应急调峰储气站5座以上、CNG(LNG)加气站10座以上、加油站25座以上,力争新建成品油油库2座。到2022年,实现全市8个县城区天然气“县县通”,20个以上乡(镇)开通天然气,成品油零售网络覆盖40个以上乡(镇),新开通高速公路加油(加气)设施配套齐全。
互联网方面,到2022年,全市物联网基础网络基本建成,应用效果良好。全面建成安顺彩云“一朵云”。以安顺彩云“一朵云”聚合全市各级各类政务数据和应用,“一张网”实现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网上能办,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所有政府部门业务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整合。依托省级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数据平台,面向公众和公务用户,实现“服务到家”。整合各级各部门办事服务平台,全面形成全市政务服务一体化。“一平台”深度应用,政务数据平台实现全网搜索和智能分析,为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提供高效支撑。利用北斗导航、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在地灾防治、道路交通、全域旅游、两客一危等领域推广北斗导航系统综合应用。
四、实施基础设施六网会战需把握的关键点
一要认真把好规划统筹关。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领作用,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强化专项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注重各张网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空间配置持续安排协调一致。要因地制宜处理好产业布局城镇化建设的关系,切实增强规划的刚性约束,加强规划执行监督检查,确保规划有力有序有效实施,坚决维护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要认真把好建设质量关。坚持质量第一,把工程标准化、规范化,细化实化道各工序,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全力打造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百年工程。要切实加强监管,坚决防止层层转包分包偷工减料,坚决防止盲目赶进度而降低质量安全标准。要通过合理的施工方式科学的管理办法和严密内部的质料保证体系。实现质量与进度双促进,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遏制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确保施工安全。
三要认真把好管理维护关。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管理管护体系。结合基础设施设计使用寿命正常损耗和安全性等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维护和管理,具体要求流程标准等。积极推进养护市场化专业化进程和推实市场主体运营的项目,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四要认真把好使用效益观。加强系统谋划,同步配套,在建的时候就要考虑实用性,确保建起来还能用的好。对已经建成但没有发挥作用的基础设施要全面进行排查,找到原因缺什么补什么,确保真正发挥效益。(解读单位:安顺市发改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