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解读回应 » 政策解读
关于《安顺市八大百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的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19-07-22 11:44 文章字号:

点击开始语音播报

2019年7月,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安顺市八大百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安府发[2019]6号),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方案出台的背景、意义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8]33号)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由市工信局起草了《安顺市八大百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并按程序送审以市政府文件印发,作为我市未来几年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进一步深化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培育打造八大百亿级工业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优势明显、竞争性强、引领性好、贡献突出的工业体系。

二、方案起草过程、征集意见修改情况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8]33号)印发后,按照市人民政府要求,由市工信局牵头开展文件起草工作。市工信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成立起草工作组着手开展《行动方案》起草工作,完成《行动方案》初稿后,于2019年1月30日将《行动方案》初稿送各县区、市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并对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采纳了其中的合理建议,期间又多次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最终形成《行动方案(送审稿)》提交市人民政府审定后正式印发。

三、方案主要内容

(一)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左右,初步形成安顺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到202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左右,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二)发展方向:一是推进产业集聚。西秀产业园区、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安顺国家高新区,主要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新医药大健康等优势产业;普定循环经济产业基地、镇宁产业园区,主要发展循环经济、特色轻工、新型建材等特色产业;关岭产业园区、紫云产业园区主要发展特色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环保材料等绿色产业。二是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进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推进产业质量升级。力争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总数达到100家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基本建有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总数达到50家以上,加快获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产业化前景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 63%。三是推进绿色发展。积极贯彻落实《贵州省绿色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好工业节能降耗、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依据法律法规和环保、质量、安全、能效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有序化解过剩产能。积极组织晨春石业、兴贵恒远、家喻建材等企业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集成等相关申报工作。以西秀产业园区为引领,重点推动平坝夏云工业园区、镇宁工业园区绿色化改造,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四是推进智能制造。以“千企改造”工程为载体,推动传统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提高重大成套智能装备集成创新水平。以“千企引进”工程为手段,进一步提升全市制造业行业水平。以“万企融合”大行动为抓手, 深入推进工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深入推进两化融合贯标,支持新安公司等获得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的企业进行实质性贯标。

(三)重点任务:一是基础能源产业。到2020年,基础能源产值达到100亿元,其中煤炭产业产值达到80亿元。到2022年,基础能源产值达到120亿元,其中煤炭产业产值达到95亿元。主要包括加快先进产能培育释放、大力推进煤矿智能机械化改造提升、大力实施资源综合利用三个方面任务。二是清洁高效电力产业。到2020年,清洁高效电力产业产值达到90亿元。到2022年,清洁高效电力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全市电力装机达到475万千瓦以上,其中火电装机120万千瓦、水电装机320万千瓦以上,风电装机15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2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3万千瓦,其他发电装机5万千瓦。主要包括优化发展煤电产业链、深度开发水电、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发电、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切实提升电力供给效益五个方面任务。三是新型建材产业。到2020年,新型建材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到2022年,新型建材产业产值达到220亿元。主要包括加快产业升级改造步伐、着力发展绿色环保建材、发展现代高端建材、推动石材产业发展、逐步延伸服务领域五个方面任务。四是现代化工产业。到2020年,现代化工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到2022年,现代化工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主要包括依托资源优势打造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关联产业特色化工产业两个方面任务。五是装备制造业。到2020年,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20亿元。到2022年,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40亿元。主要包括加快发展航空产业、积极培育智能装备、加快汽车产业发展、积极促进其他特色装备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业基础能力提升五个方面任务。六是基础材料产业。到2020年,基础材料产业产值达60亿元。到2022年,基础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主要包括提升电解铝产业规模实力、打造科学合理产业链条、培育发展其他基础材料产品三个方面任务。七是特色轻工产业。到2020年,轻工业产值超过190亿元。到2022年,轻工业产值超过230亿元。主要包括加快推进特色酒类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提质增量、加快推进健康医药产业研发制造、加快推进健康水产业提速发展、加快推进包装纺织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民族民间工艺品及旅游商品产业加速发展六个方面任务。八是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达到280亿元(包括贵安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口径)收入完成3.5亿元左右,电信业务总量完成300亿元。到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包括贵安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口径)收入完成4.5亿元左右。主要包括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推动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推动数字设施升级四个方面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求各县区市有关部门要结合本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推进重点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健全各级领导联系服务、定期会商、问题交办、限期销号、督查落实等机制,强化统筹,合力推进,及时破解突出问题。

(二)实施“双千工程”。利用好省、市、县三级联动制度,制定好分类指导、分行业指导工作准则,努力实现改造升级工程全覆盖。不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加大大数据信息、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等产业培育力度,着力引进一批成长性好、技术性高、实力强的企业,努力拓宽产业幅、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

(三)强化保障和服务。建立工业经济预测预警和运行调度体系,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实行“清单式”精细化调度管理。认真抓好企业服务,按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制度有关要求,定期到重点企业开展帮扶,研究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做好政银企对接工作,帮助指导重点重大项目申报资金,争取获得省级资金支持。

(四)深化改革创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1+6”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增加技术研发投入。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业、新体系等方面着力创新发展,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工程,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企业效率,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企业开办的审批效率。

(解读单位:安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图解

文件原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电脑版|手机版